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党群工作 > 职工园地

再识英吉沙

作者:路开顺 时间:2011-09-27
分享到:

来到英吉沙已经一周的时间了,刚刚到了一个陌生地方的新鲜感渐渐消退,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,已渐渐的对这里又有一个新的认识。我对所工作的疾控中心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,对这里的工作方式也有了一定的适应。

英吉沙疾控中心是1991年从县人民医院妇幼股分出,独立建成卫生防疫站,当时就10多个工作人员,到1998年有人员总数41人,卫技人员32人;2004两个体系建设开始运行,分成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两个单位,卫生监督所在卫生局办公,属卫生局一个科室。疾控中心是独立的科级法人单位,编制24人,目前这里人员中原始学历最高的是专科,有60%的人没有专业学历;有两个中级职称,医师不多,大部分是医士或检验士。疾控中心承担了疾控、结防、精防等任务,这里没有独立的传染病、精防医疗卫生机构,治疗任务全部在县人民医院。

这里维吾尔族人习俗是一家人在一个大炕上睡觉,吃手抓饭(不只是一种饭食的名称,米饭、面条、菜等用手抓着吃)也是很常见的,特别是在农村几天不洗脸不洗澡的情形较为常见,另外,这里习惯吃牛、羊肉,蔬菜的进食量较少;使用的盐原来大部分是土盐,含碘量很低,现在经宣传和政府支持,状况有改观。由于这些生活习惯,导致了这里呼吸道传染病(如肺结核、麻疹、流感等)、消化道传染病(如霍乱、伤寒等)、地方病(如克丁病等)及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,仅2010年新发肺结核病例超过1000,今年年初在一处乡镇出现麻疹爆发,2009年出现伤寒全县范围的爆发,其他传染病和地方病时有发生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DC的专业人员的交流得知,一些呼吸道传染病、消化道传染病、地方病就在南疆,且季节分布较强,主要是这里的气候、环境、风俗习惯、对疾病的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。

这里的工作人员很辛苦,工作量较大,条件较差。工作人员下乡乘公交车,且路途较远,连续督导每天还要回来(一是为了省钱,二是因为乡镇住宿条件很差)。这一次我参加了脊灰疫苗的强化督导活动,每天行程都在200公里以上,当地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可见一斑,但这里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另外,这里工作落实抓的很实,就在24日星期六,英吉沙县每日脊灰疫苗报表因表述不清,导致接种率较低,自治区马上通报,地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领导立即到县委、县政府进行现场督导,最后核实情况后才放心。在脊灰疫苗强化过程中,各部门分工明确,各施其责,虽没有联合督导,但在各接种点、个村落都有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活动身影,如路口、车站等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都有交警、公安等人员配合,卫生专业人员只负责登记、发放疫苗等工作,农村发放疫苗都有村主任和民兵负责召集人员,药监局在各接种点巡查疫苗保存和温度记录,工作进行的较为通畅。

这只是对英吉沙疾控情况的初步了解,写一些与大家共同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