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疾病防控 > 传染病防治

如何防治手足口病?— 致家长的一封信

作者:管理员 时间:2017-05-24
分享到:

一、什么是手足口病?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,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为主。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。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仅需对症治疗,一周左右即可痊愈。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肺水肿和心肌炎等。

二、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

1、传染源: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该病的传染源。

2、传播途径:主要经粪-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,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、粘膜泡疹液而感染。病人粪便、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、床上用品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传播本病。

3、易感人群: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但多数不发病,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,因此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

4、地区与季节分布:地区分布极为广泛,世界各地均有该病流行。四季均可发病,但以夏秋季节多见。

5、流行方式:流行期间,托幼机构容易出现爆发流行。爆发流行后呈散在发生,家庭常有发病聚集现象。

三、临床表现与并发症

1、临床表现:潜伏期一般2~7天,多数病人突然起病。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~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,多在38℃左右。口腔粘膜疹出现较早,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,周围有红晕,主要位于舌及咽颊部,破溃后形成溃疡;手、足、臀等部位皮肤出现斑丘疹或疱疹,疱疹内有混浊液体,一般无疼痛及痒感,愈后不留瘢痕,手、足、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。

2、并发症: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、肺水肿、脑炎、脑膜炎。本病流行时,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发展,当出现高热、面色苍白、呼吸困难、心率增快、头痛、颈部僵硬、呕吐、易烦燥、睡眠不安等症状时,应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可能,这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。严重并发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。

四、治疗与预防措施

手足口病可防、可治、不可怕!

1、治疗:本病如无并发症,预后良好,大多在一周内痊愈。治疗原则:注意休息,加强营养,可服用维生素B、C及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或抗病毒药物。在患病期间,应加强患儿护理,做好口腔卫生,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,食物应以流质及半流质的无刺激性食品为宜。患儿家长应注意观察病情,一旦病情加重,要及时就医。

2、预防:1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,发现疑似病人,要让家长带患儿回家休息、治疗或到医院就诊;发现集中发病情况时,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;2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;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、替幼童更换尿布、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处理污物;4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;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,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;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和休息,避免日光曝晒,防止因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力。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。居家治疗的患儿,不要接触其他儿童,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。⑥目前我国已有疫苗企业研发出了EV71灭活疫苗,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6月龄以上易感儿童接种EV71疫苗(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,间隔1个月),且越早接种越好;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,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。

枣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