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信息公开 > 政策法规

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《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救援人员急性高原病医疗方案》的通知

作者:卫生部办公厅 时间:2010-04-30
分享到:

卫发明电〔201044

 

青海省卫生厅:

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,各地卫生行政部门、医疗机构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迅速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医疗队,赶赴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。为维护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救援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保障抗震救灾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,针对玉树地处高海拔地区,我部组织青海玉树地震救援人员高原病医疗专家组制定了《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救援人员急性高原病医疗方案》,现印发给你厅,供灾区各救援队开展急性高原病医疗工作时参考。

 

卫生部办公厅

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三日

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救援人员急性高原病医疗方案

青海玉树为高原地区,平均海拔4000米,救援人员初进高原工作强度大,为急性高原病的高发人群。为维护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救援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保障抗震救灾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顺利进行,制定本方案。

一、救援队派出前准备

为预防和应对急性高原病的发生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前期准备工作。

(一)做好救援人员遴选工作。患有以下疾病的人员不应赴高原:

1)现患有感冒、呼吸道感染者;

2)患有器质性心脏病、恶性心律失常、高血压及低血压者;

3)患有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;

4)患有癔病、癫痫、其他精神障碍患者;

5)消化道溃疡活动期、各种急慢性肝病,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、内分泌系统和各种血液性疾病患者;

6)曾患过高原心脏病、高原肺水肿、高原脑水肿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。

(二)做好抗高原病物资准备。各救援队应携带足量抗高原反应相关的药品和医疗器材,如高原康胶囊、红景天胶囊、西洋参丸、制氧机、简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检测仪等;救援人员应准备足够的御寒衣服,以防受凉感冒。

(三)配备专门医务人员负责救援队健康保障工作。每100人救援队应配备1名专门的医务人员,负责观察评估救援队员健康情况,发现高原病时按本方案给予处理。

(四)做好救援队自我保护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宣传、教育和培训工作。

1.消除恐惧心理,了解有关高原环境、特点和医疗保健知识,增强自信心。

2.做好适应性锻炼,以增加肺活量和增强适应能力。

3.了解当地气候特点,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。

二、高原作业时急性高原病预防措施

(一)保持良好的心态。

通过健康宣教、培训工作,帮助救援人员消除对高原不必要的恐惧心理,避免精神过度紧张,保持乐观的情绪,树立良好的自信心,降低高原病发生的可能。

(二)注意饮食,保证营养。

救援人员进入高原后的营养原则是:高糖、低脂、适量蛋白,要多吃碳水化合物、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及易消化食品;尽可能吃热饭、喝热水;适量饮水,保持充足的水分;不吸烟和饮酒;避免过度疲劳;避免受凉引起感冒。

(三)逐步适应高原环境。

初到高原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,逐步增加劳动量,登高需缓慢进行,有利于机体逐渐适应。如确需重体力劳动时,应注意轮班,避免长时间持续进行重体力工作。由于玉树地区海拔高,人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、头痛、气短、胸闷、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,身体健康者2-4天后上述症状会好转或消失。如症状明显者,可吸氧(尤其夜间吸氧)能暂时缓解胸闷、气短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
(四)药物预防。

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前2小时开始服用高原康胶囊,1-2/次,2/日,通常服用3天;亦可辅助服用红景天胶囊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,以降低高原病发病机率。

三、急性高原病的现场诊断

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高原反应(急性轻症高原病)、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3个类型。急性高原反应可在进入高原数小时即出现症状,而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一般在进入高原24小时后发病。

现使用路易斯湖国际低氧大会(1993)通过的国际高原病诊断标准。

(一)急性高原反应(即急性轻症高原病)。

近期抵达高原,出现头痛,并具有2-5项中至少一项症状则可诊断为急性高原反应:

1.头痛;

2.胃肠道症状(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等);

3.疲劳或者虚弱;

4.头晕或眩晕;

5.难以入睡。

(二)高原肺水肿。

近期抵达高原,出现以下表现者诊断为高原肺水肿:

1.出现以下至少两项症状者:静息时呼吸困难、咳嗽、虚弱或活动能力减低、胸部有紧缩感或充胀感;

2.出现以下至少两项体征者:至少在一侧肺野可闻罗音或喘鸣音、中枢性紫绀、呼吸急促、心动过速。

有条件时,可进行X线、CTMRI 等进一步检查。

(三)高原脑水肿。

可认为是急性高原病的末期或是重型急性高原病。

有近期到高海拔史,患有急性高原病者,呈现出精神改变并/或有共济失调;虽无急性高原病,但同时产生精神改变和共济失调者,也应诊断为高原脑水肿。

1.精神改变:

1)轻度:冷漠/厌倦

2)中度:迷惑/意识模糊

3)重度:恍惚/半意识状态

4)极重度:昏迷

2.共济失调(足跟足尖行走):

1)轻度:平衡功能欠协调

2)中度:不能直线行走

3)重度:直线行走时跌倒

4)极重度:根本不能站立

四、急性高原病治疗原则

(一)急性高原反应。

症状轻者不需要治疗,注意休息,减少活动量。症状明显者吸氧和适当休息,可口服高原康胶囊,1-2/次,2/日,通常服用3天。地塞米松应急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有一定效果,首次剂量为8mg,以后每次4mg6小时1次,连续使用3天。症状严重者,建议进一步检查。

(二)高原肺水肿。

1.半卧位卧床休息。

2.吸氧: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鼻导管流量选择2-3 L 4-6 L/分,湿化瓶内加入乙醇(75%乙醇:水为3:7)用于消除呼吸道内泡沫痰张力。如有条件可行高流量面罩吸氧。

3.药物治疗:可口服硝苯地平10mg3/天;氨茶碱0.25g静脉点滴,2/天。

4.抗炎及对症处理:呋塞米20-40 mg静推, 8-12小时1,根据病情和尿量可加大用量。20%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,1-2/天。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-20mg,每天1次。心力衰竭者给予强心治疗。液体摄入以口服为主,静脉输液量宜少;若患者有明显脱水症状,应根据尿量适当增加输液量。治疗期间注意补钾、保护胃粘膜。输入液体以10%葡萄糖注射液为主,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C。合并呼吸道感染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。

5.如现场有压力袋,可行增压治疗。

6.尽早转至低海拔地区继续治疗。

(三)高原脑水肿。

立即转至低海拔地区救治。

1.一般治疗:必须绝对卧床休息,降低氧耗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注意保温保暖。保持呼吸道通畅,积极预防和控制继发性感染。加强营养支持及水电解质平衡。

2.吸氧:一般采用低浓度、低流量鼻管持续给氧,氧流量2-4L/分。

3.药物治疗:20%甘露醇125-250ml快速静脉滴注,每6-8小时1次。必要时可静脉注射呋塞米20-80mg,增强脱水效果。每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-20mg,以减轻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炎性反应。可静脉滴注脑细胞活化剂、纳洛酮以促使患者清醒。

五、急性高原病应对原则

(一)转至低海拔地区的原则。

有下列主要临床表现者,应及时撤回至低海拔地区:

1.血压:7天内连续3天,每天两次血压测定,收缩压高于160mmHg或舒张压高于100mmHg

2.心脏相关检查:心电图提示心电轴右偏大于110°;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肺动脉高压,右心室增大或室壁增厚;心电图ST-T改变提示心肌缺血,3天内复检未能恢复正常。心率超过120/分或低于50/分超过3天,或心率>140/分超过1天。

3.呼吸系统:静息时呼吸困难,伴有咳嗽,咳泡沫样痰,胸闷或胸痛等,肺部湿性罗音。血氧饱和度<70%。胸部X线征象显示肺部片状或云絮状浸润性阴影。

4.患有其他高原作业禁忌症。

(二)进行高原反应评估。

每日定时对救援队人员进行高原反应评估,确定救援人员身体状态。

(三)及时就诊。

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者,要立即停止体力劳动,就地休息,及时服用药物,并根据病情随时就诊。对中度急性高原反应患者,要及时收治至驻地最近的医院,根据病情进行就地治疗或转至低海拔地区治疗。对确诊为重度高原反应、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患者就地及时处理,尽早转至低海拔地区救治。